之前,我們認識了宿城區(qū)啟智學校幾位送教老師,也走進了他們的家庭課堂。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從送教工作中,我們也能體會到這一點。從學校的動員、組織、籌備,到老師的備課、聯(lián)絡、趕路,每組織一次送教,都很不容易!而要讓每一次“送教”都能送出效果、教出成績、獲得認可,更是難上加難。其實,在跟隨兩位老師送教的路上,記者的心中也有一個疑慮和擔憂:孩子們、家長們,會接受和喜歡這些“陌生又熟悉”的老師嗎?
送教老師趕到一位學生張欣雨的家時,已經(jīng)是當天中午11點半,看到陌生的記者,欣雨顯得有些拘謹。不過很快,欣雨就和老師們興高采烈的交流起來。穿好衣服,拿出課本,欣雨家的客廳就立刻成了送教課堂。
每次上課,張欣雨的爸爸媽媽總是站在不遠處默默圍觀,既想看看老師們都教些什么,也想“偷偷師”,等老師走了,自己也能和孩子溫習溫習。而老師對孩子付出的點點滴滴,他們也都看在眼里。
張欣雨媽媽王艾麗和爸爸張永成:“反反復復地教,反反復復地教,看她是非常非常有耐心的。老師把她當作正常的孩子去教育的,它不像外界的,你孩子一出去了,他就有歧視的眼光的說你孩子傻子了呆子了,老師他以平常的眼光來對待孩子?!?/P>
在張欣雨4歲時,張欣雨的父母就發(fā)現(xiàn)孩子發(fā)育異常,盡管夫妻倆帶著孩子四處求醫(yī),但孩子的病情并沒有好轉,從此,母親王艾麗就開始寸步不離的照顧欣雨。
1年前,張永成接到了啟智學校打來的送教聯(lián)絡電話,而老師們的出現(xiàn)讓他們感到意外。
生活的變化,不僅是老師們的出現(xiàn),孩子身上也漸漸發(fā)生一些的奇妙的變化。感覺孩子活潑了很多,以前不怎么愛講話,現(xiàn)在愛講話愛看書了。
孔娟說,每次送教的課堂進入,都是從孩子身邊感興趣的、容易理解的事情中,隨機選取的,教學的難度也要根據(jù)孩子掌握的情況隨機調整。
盡管送教的課程要比課堂花更多時間,但對于雨欣說,每次上課的時間過得特別快。
孩子舍不得老師走,每次送教告別,一家人都要站在家門口目送許久。
宿城區(qū)啟智學校教師孔娟:“最感動的是,我覺得特別是父母的信任,這是對我們老師的到來表示很大的支持和理解,我覺得這是我們工作中的比較有成就感的一部分。學生的一點進步就是對老師最大的感動。”
江蘇省最美教師、宿城區(qū)啟智學校副校長高聞翼:“意義就是在于把國家這個政策能夠普及到每個殘疾家庭里面去,家長對重度殘疾的孩子也不要放棄,最主要的是能給家長燃起對孩子的一線希望,讓他們能夠看到,孩子還是有希望的?!?/P>
孔娟說,送教不僅讓送教家庭發(fā)生了奇妙的變化,她和老師們也在發(fā)生變化。
宿城區(qū)啟智學校教師孔娟:“經(jīng)過送教一年的時間,首先我們老師來說的話,我覺得第一點就是對我們老師一些業(yè)務上的提升是比較多的。因為送完教回來之后,我們要寫反思、評估表和總結表之類的,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問題,不知道該怎么辦,我們老師會拿來一起討論,然后想出解決辦法。還有一點就是增加了我們老師之間的凝聚力?!?/P>
孔娟說,他們也曾動員欣雨的爸媽把孩子送到學校接受教育,甚至邀請他們到學校參觀了解,但被欣雨的父母拒絕了。
其實近年來,國家和省市對特殊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為了打通“教育公平”最難覆蓋的“最后一公里”,教育、民政、殘聯(lián)等部門和機構,都積極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