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會呼吸”的城市 讓幸福再加碼
2022年12月14日08:34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提高城市規(guī)劃、建設、治理水平,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近年來,在宿遷,城市規(guī)劃建設更趨科學合理,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尤其是“海綿城市”的建設讓市民不再畏懼陰雨天。
在宿遷市宿豫區(qū)西楚大道—牡丹江河海綿設施建設及生態(tài)修復工程項目工地,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進行“海綿城市”建設的綠化布置作業(yè)?,F(xiàn)場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已經(jīng)完成全部工程量的90%,最快明年三月底能夠投入使用。
現(xiàn)場負責人苗孟孟說:“我們這個項目整體大概有4.5公里,北面到宿支路,南面到北京路,整體面積大概是三十萬平方米。主要功能是袋狀公園,海綿城市也占了大部分,我們?nèi)€大概有四五個小區(qū),建完之后供居民來里面休閑娛樂?!?/P>
西楚大道項目是宿遷市重點海綿城市示范項目,選用了植草溝、雨水花園、生態(tài)旱溪、雨水塘、下凹式綠地等多種典型海綿設施,在利用自然地形的基礎上設置了生態(tài)水泡1.3萬平方米作為末端雨水載體,有效收集處理場地雨水,豐富景觀效果,也提高生態(tài)涵養(yǎng)功能。
現(xiàn)場負責人苗孟孟說:“我們這個里面主要植物以水生植物為主,像鳶尾、花葉蘆竹還有花葉菖蒲一些比較吸水的植物,我們后期水系里面還會增加一些鵝卵石,顯得自然一些。”
在公園綠地里設置海綿城市設施,不僅能對雨水進行充分收集處理,也能進一步緩解市政管網(wǎng)的排水壓力,通過在人行道設置雨水渡槽,把雨水引到西楚大道的雨水花園里,對道路的雨水進行進一步消納。市民張女士就住在附近,她告訴記者,相比較以前,現(xiàn)在不僅公園就在家門口,陰雨天出門也不再擔心道路問題。
除了戶外公園開啟“海綿模式”,在宿遷經(jīng)開區(qū)蜀星苑小區(qū)里,不光能感受到園林式風景,映入眼簾的也有雨水花園、凹式綠地等各式各樣的“海綿基因”。
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許可說:“有一個是我們現(xiàn)在看不到的,雨水回收再利用,我們現(xiàn)在通過雨水管道把多余的雨水,通過地表上的海綿的雨水花園和下凹式綠地存聚起來。當然,這邊雨水管道多余的水也是會進入到我們的雨水收集池進行一個凈化再利用?!?/P>
市民李女士正準備購買該小區(qū)住房。她說,自己以前居住的是老舊小區(qū),一到下雨天,積水橫流,遇到雨季更是苦不堪言,生活很不方便。這個有“海綿”功能的新小區(qū),讓她眼前一亮。
市民李女士說:“首先,它整體來看,看上去它很漂亮,它不像其他小區(qū)綠化比較單一,這個明顯看起來多元化一點,最主要的是沒有積水,整體感覺不管是下雨還是下雨天出去,我們都不怕?!?/P>
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許可說:“我們這個小區(qū)在小雨或者中雨的情況下,整個路面上是不會有積水的,我們走路的時候鞋子也不會濕,大雨的時候,基本上在兩小時到三小時之內(nèi)水也能排干。綠化澆灌,我們充分利用雨水資源的活用?!?/P>
據(jù)了解,宿遷市于2017年啟動了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通過三年時間,試點區(qū)建成13.12 平方公里達標區(qū),在此基礎上,全域推進,試點區(qū)外新完成海綿項目82個,并建成10.65 平方公里達標區(qū),總建成面積占比達24%。2021 年6月宿遷市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系統(tǒng)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是全省入圍僅有的兩個城市之一。
宿遷市住建局城市建設處負責人丁利說:“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把握好人民城市建設的基本原則和時代要求,奮力推進新時代人民城市建設。宿遷市將嚴格落實“海綿20 條”和部領導指示精神,持續(xù)完善全過程管控機制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圍繞內(nèi)澇系統(tǒng)化治理重點排水片區(qū)、庭院開放提升改造等開展專題研究,提煉總結(jié)海綿示范工作經(jīng)驗,為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貢獻宿遷經(jīng)驗、宿遷模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