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星月:在以前,公廁給我們的印象一直是比較簡陋的,還有異味。但是在“廁所革命”之后,宿遷的公廁也慢慢變得高檔起來。在您需要的時候,它就是你的方便之處。不用的時候,它也是休閑納涼的好去處。
上午,記者走進宿遷經開區(qū)廈門路歐洲花園的街坊公舍,只見公廁門廳寬敞明亮,內部環(huán)境干凈整潔,用大理石鋪設的洗手臺上,洗手液、烘干機、廁紙等一應俱全。一旁還設有24小時自助圖書館。人性化的設計加上“文藝范”的裝修,讓過往市民都享受到了“高大上”的“如廁待遇”。
市民張少華:你看它們有自動取紙的,自動攝像過之后根據識別,就能自動取紙,這很方便的。
除了硬件設施,公廁還加強了日常管理。蘇琴是這里的保潔員,每天早上6點到晚上10點,她一直在不間斷地負責公廁的全方位保潔工作。
保潔員蘇琴:現(xiàn)在我們宿遷是文明城市了,我們都是文明人,在這一塊兒,我們公廁也不能掉隊。這哪里都要擦,讓他們來的人心情舒暢。
“小廁所”連著“大民生”,也是最能反映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之一。近年來,我市圍繞“廁所革命”總體要求,以民生實事項目為抓手,不斷提高公廁服務水平,大大解決了群眾尋廁難、如廁難等問題,全面提升廣大市民、游客的便利性、幸福感和滿意度。
市城管局環(huán)衛(wèi)處一級行政執(zhí)法員胡瑞敏:主要采取“選址新建一批、原地拆建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的措施,大力推進城鄉(xiāng)等級公廁建設。截至目前,宿遷市已建成投用公共廁所及附屬式公廁910座。
學生張明亮:黨校亭子里面可以休息,樹木多,空氣清新,里面也很涼快。
自單位庭院開放式改造以來,我市按照“人進得去,有空間活動,有服務功能”的要求,把功能完善與單位庭院開放式改造相結合。根據周邊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開放共享庭院綠地、公共設施、文體設施。同時,將單位庭院綠地與城市綠地進行有機結合,融合周邊建筑、景觀,并配置座椅、健身器材、垃圾箱等設施,增強綠地的服務功能。
市民陳鳳:可以直接從那兒穿過去,不用再繞一圈,還有這邊好像還建了一個免費的籃球場,對外開放,沒事的時候還能運動運動,挺好的。
民之所望,“創(chuàng)城”所向。2018年至今,我市持續(xù)把文明城市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緊緊圍繞建設人民滿意文明城市這一目標,以年度十大專項行動、文明宿遷示范工程為主抓手,推進文明城市常態(tài)長效建設。截至目前,已新改造提升老舊小區(qū)183個、棚戶區(qū)317萬平方米;一批“城市之家”投入使用,6350輛公共自行車實現(xiàn)更新升級、1.9萬盞路燈完成節(jié)能改造;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13萬個,建成虞姬公園等31個街頭公園綠地,中心城區(qū)人均綠地面積位居全國前列。道路寬了、墻面新了、綠化美了、設施全了……在文明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宿遷的城市形象越來越美,市民的幸福指數(shù)越來越高,宜業(yè)、宜商、宜游、宜居的文明標簽也讓這座美麗城市知名度更響、吸引力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