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最美職工”楊可平:匠心筑夢 在創(chuàng)新中實現人生價值
2024年05月23日08:23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工作三十多年來,他如同一顆種子,深深扎根在模具行業(yè)的沃土之中,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工人成長為高級技師。他用奮斗詮釋了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工匠精神,用匠心打造屬于自己的模具人生。他就是宿遷市蘇林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工藝裝備研發(fā)主任楊可平。
一大早,楊可平就接到緊急求助,一個出口美國的牽引器橫梁,焊接后支架產生變形,矯正后仍然不符合要求,于是他立即來到車間,查找問題發(fā)生的原因。
宿遷市蘇林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工藝裝備研發(fā)主任楊可平說:“一般的誤差在0.5毫米左右,焊接變形的話,誤差就大了。我們就是等焊接變形完成之后再實現校正,這樣就能非常有效的控制它最終的尺寸,達到100%合格的效果?!?/P>
宿遷市蘇林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模具工許中偉說:“像我們在平時生產過程中遇到棘手的問題,我們經常向他請教,他很認真地就給我們指導分析,一些存在的棘手問題一下子就變得迎刃而解了?!?/P>
面對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楊可平總是隨叫隨到。然而初入職場時,他還是一名行業(yè)新手。出于對機械行業(yè)的熱愛,楊可平主動學習,深入鉆研新工藝。在處理一次拖車球的國外訂單生產過程中,他發(fā)現國內生產廠家的工藝普遍相似,存在材料浪費嚴重、成品率偏低等問題。為此,楊可平下定決心,盡快改變這種現狀。
宿遷市蘇林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工藝裝備研發(fā)主任楊可平說:“因為傳統(tǒng)的機械制造企業(yè),想要發(fā)展得有核心競爭力,發(fā)展得好,首先工藝技術,你要比別人要強一點?!?/P>
帶著對技藝突破的追求,楊可平開始了他的創(chuàng)新之路。由于公司缺乏研發(fā)設備,他先后跑了十多次到山東,借用其他企業(yè)的設備進行研發(fā)驗證。在眾多質疑聲中,他最終取得了突破。
宿遷市蘇林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工藝裝備研發(fā)主任楊可平說:“都覺得這個方案不可行,但我覺得這個理論是沒有問題的,我就大膽去試,主要還是想在這方面突破一下,別人都覺得不行,如果我能突破,不感覺能有成就感嗎?應該說從驗證開始到最后正常生產,應該是在70天左右。”
最終,楊可平設計的拖車球生產新工藝使單件產品費料比例從60%減少到15%,有效提高了工藝質量和工作效率。2018年,該技術被省總工會、省科技廳等4部門評為“江蘇省職工十大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獎”,并入選全國首屆大國工匠創(chuàng)新交流大會展示項目。
多年來,楊可平帶領他的團隊獲得了十多項發(fā)明專利,他也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江蘇省企業(yè)首席技師、江蘇工匠等榮譽,團隊先后為企業(yè)改進了30多項加工工藝和6項重大技術革新,累計為企業(yè)節(jié)約成本4000多萬元。
宿遷市蘇林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工藝裝備研發(fā)主任楊可平說:“技術是學不完的,不管以后碰到什么問題,我都盡量想辦法去請教別人或者我自己查閱文獻,把每個難關,盡量把它突破掉,盡快解決,對我個人來說,覺得人生也是有意義有價值的?!?/P>